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标签已被回退
top:​ 增加或调整内部链接
 
(未显示19个用户的29个中间版本)
第1行:
{{expand language|de|status=fa}}
{{For|ViuTV電視劇otheruse|理想國 (電視劇)}}
{{Infobox book
|name=''理想''|author=[[柏拉图]]|image=Politeia beginning. Codex Parisinus graecus 1807.jpg
|title_orig=Πολιτεία|translator=|country=[[古希腊]]|language=[[古希腊语]]|subject=[[政治哲学]]|genre=|image_size=200px
|alt=现存最古老的抄本|caption=现存最古老的《理想》抄本的封面(作于9世纪),藏于巴黎国家档案馆
|release_date=约公元前380年}}
{{柏拉图对话录}}
《'''理想'''》({{lang-grc|Πολιτεία}};拉丁语:''Res Publica<ref>[[Henri Estienne]] (ed.), ''Platonis opera quae extant omnia'', Vol. 2, 1578, [https://archive.org/stream/platonisoperaqua02plat#page/326/mode/2up p. 327].</ref>'')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王制'''》、《'''共和'''》,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在大約西元前390年所寫成的作品,主要谈及了[[正义]][[秩序問題|秩序]]和正义的人及[[城邦]]所扮演的角色。<ref>Brickhouse, Thomas and Smith, Nicholas D. [http://www.iep.utm.edu/p/plato.htm Plato (c. 427–347 BC)] {{Wayback|url=http://www.iep.utm.edu/p/plato.htm |date=20090413050950 }},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cf. ''Dating Plato's Dialogues''.</ref>它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共和理想国》是柏拉图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ref>National Public Radio (August 8, 2007).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594668 Plato's 'Republic' Still Influential, Author Says] {{Wayback|url=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594668 |date=20210413234933 }}. Talk of the Nation.</ref><ref>[http://www.allphilosophers.com/ Plato: The Republic] {{Wayback|url=http://www.allphilosophers.com/ |date=20180920120302 }}. Plato: His Philosophy and his life, allphilosophers.com</ref>《共和理想国》译本极多,英译本中最有名者为{{link-en|本杰明·乔维特|Benjamin Jowett}}1871年所出之译本,1968年[[艾伦·布鲁姆]]的译本也被学界公认。而某些版本(如[[郭斌和]]、张竹明的2009年译本)在正文旁插入了[[史蒂芬奴斯頁碼|柏拉图著作编号]],以作为不同译本或学者引述时的公器<ref>{{Cite web |url=http://wec.shu.edu.tw/corner/classics/republic/republic.htm |title=Plato: The Republic |accessdate=2010-07-20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124133255/http://wec.shu.edu.tw/corner/classics/republic/republic.htm |archivedate=2010-01-24 }}</ref>。
 
== 主要内容 ==
書中主要是在探討[[政治哲學]],對後來的學者有巨大的影響,成为政治学领域的基本经典。本篇對話錄關心到底什麼是“世事的道理”,並且探討的領域包括了[[經濟學]]、[[政治社會學]]、[[政治哲學]]、[[倫理學]]、[[正義]]及[[知識]]。上述領域都是從研究正義之性质的角度作思考——这就是对话的中心问题:什么是正义?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正义的涵义以及正义的人是否比非正义的人生活的更快乐。<ref name="Ancient name">In ancient times, the book was alternately titled ''On Justice''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spurious dialogue of the [[On Justice|same name]]). {{cite web|title=Ancient Theories of Soul|url=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ancient-soul/#3.2|titledate=Ancient Theories of Soul|accessdate=20132009-1204-1022|author=Lorenz, Hendrik|date=22 April 2009|publisher=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archive-date=2019-03-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323151712/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ancient-soul/#3.2|archive-date=2019-03-23|accessdate=2013-12-10|publisher=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dead-url=no}}</ref>
 
從这个基点出发,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考虑了现有政治制度的本质、并构造一个理想城市的模型。這個城市的司法理论是完美的。柏拉图的理想政体模式是依靠[[德性]],建立在[[知识]]和[[真理]]之上的[[貴族|贵族政体]]。如果理想的贵族政体发生蜕变,荣誉取代了知识和德性,则形成[[勋阀政体]];勋阀政体的荣誉被财富取代,则形成[[寡頭政治|寡头政体]];寡头政体蜕变形成[[民主|民主政体]],再蜕变则形成[[僭主]]政体<ref>{{cite book zh| author = 柏拉图| title = 理想国 |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 date = 1986年 | location = 北京 | pages = 第8卷}}</ref>。
 
在《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中,柏拉图对理想政体和现实政体根据统治者数量进行了区分,分为[[君主政体]]、[[僭主]]|僭主政体]]、[[贵族制|贵族政体]]、[[寡頭政治|寡头政体]]、[[民主|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此理论被[[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完善,一直为政治家们所采用。
 
此外,柏拉图在《法律篇》还提出了“[[混合政体]]”。他认为这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综合了[[君主政体]]跟[[貴族政體]]的[[智慧]]和[[德性]]([[德行]])以及[[穩定]]、[[和平]]及[[秩序]]還有[[平民政體]]、[[民主政体]]跟[[共和政體]]的[[平等]](又叫做[[公正]],也就是[[公平]])和[[自由]]。这个理论被认为是近代[[分权]]式政府的理论先驱
 
=== 第一卷 ===
{{link-en|波萊玛尔科|Polemarchus}}和{{link-en|格劳康|Glaucon}}拜访[[比雷埃夫斯]]时遇到了苏格拉底,波萊玛尔科让苏格拉底和他一起去参加一个庆典。在庆典上,苏格拉底分别问波萊玛尔科、凯帕洛和[[塞拉西马柯]]他们心中对于[[正义]]的定义。凯帕洛将正义定义为“归还自己欠下的东西”;波萊玛尔科认为正义是“帮助朋友和打击敌人的艺术”;塞拉西马柯宣称“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苏格拉底否定了他们的观点,并说,成为正义的人是有利的,而行不义之事是对人有害的。
對話錄以蘇格拉底和大富翁刻法羅斯(Cephalus)的寒暄開始,不久話題便轉到財富上,刻法羅斯說財富最大的好處是能幫助你過一個正義(just)的生活,「不管是有意或是無意,他都沒有欺騙和說謊的必要。他死後到陰曹去的時候,也不必為欠了神的供養或人家的錢而耽心。有錢對這種心安之感,大有助益。(331b)」蘇格拉底回答說:「正義是什麼?僅只是說實話,不欠債嗎?而且就以這點而言,難道沒有例外?假定一位朋友,在神智清楚的時候,託存武器給我,而在心神喪失的時候來要,我應該把它還給他嗎?總不會有人說我應該還他,或是說還他是對的,誰也不會說,我對有著他那種情形的人,應該永遠說實話吧?」因此,不欺騙和償還所借的東西不可能是正義的定義。這時刻法羅斯有事暫時離開,由兒子波勒馬克斯(Polemarchus)接替,經過一番討論後,波勒馬克斯最後把正義的定義修正為:「做對朋友有益和對敵人有害的事情,而且前者必須是好人,後者則是壞人。(335a) 」蘇格拉底回答說,不正義的人被傷害後會變得更不正義。然而,正義的人不可能使人變得更不正義。因此,正義的人不應傷害任何人。
 
[[塞拉西馬柯]]這時加入討論,他說:「正義就是符合強者利益的事物。… 每一類政制的統治者制定符合自己利益的法律:民主政制制定民主的法律,專制政制制定專制的法律,其他也一樣。藉著立法,他們宣稱這對於人民是正義的,但是其實只符合自己即統治者的利益,並把違法者視為無法無天和不正義,並加以懲罰。(338c-e)」蘇格拉底回答說,正義的統治者應當考慮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塞拉西馬柯進一步指出,對於聰明的強者來說,做不正義的事情所帶來的益處遠超過做正義的事情,所謂正義的人民,都是頭腦簡單的人,他們為統治者服務,使他們快樂,但是自己卻一點都不快樂。世上最快樂的人是暴君,而他的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生活。蘇格拉底對此作出了一些初步但欠說服力的回應。
 
=== 第二卷 ===
苏格拉底认为他已经回答了拉希马库斯的问题,并完成了对正义的讨论。
葛勞康(Glaucon)和阿狄曼圖(Adeimantus)嘗試以最強的論證延續塞拉西馬柯的觀點。葛勞康認為正義的起源在於人們為了避免受不正義所害而協議制定法律,遵行正義的人其實不是自願的,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實行不義而又不用受罰的緣故。最後,他提出更多論據支持塞拉西馬柯關於不正義的人的生活遠較正義的人快樂的論點。阿狄曼圖補充說,只要你一直有財有勢和保持良好的聲譽,過不正義的生活遠較正義的生活美好。阿狄曼圖的結論是:這確實與蘇格拉底認為遵行正義是為了正義本身,而不是它帶來的酬賞和結果的觀點相抵觸,並要求他回應。
蘇格拉底和格勞孔繼續他們對正義的討論,蘇格拉底提出了洞穴的寓言來說明他的觀點,即真正的知識不存在於物質世界,而是存在於思想領域。
 
葛勞康同意蘇格拉底這個提議:「在較大的場所,正義的數量可能較大,較易分辨。因此我建議,我們探討正義和不正義性質的時候,先看它們在城邦裡的情形,再看它們在個人上的情形,由大而小,然後就其觀念再加以比較。(369a)」蘇格拉底開始描述他的理想國。他相信城邦的出現,是由於個別的人是不能自給自足的,滿足人們眾多需要的最佳方面是每一個人專門從事一個行業。此外,如果一個人只從事符合自己天性的行業,生產起來必然較多、較易,品質也較佳,這樣人們將會有滿意的生活。人們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要有保衛者跟入侵者打仗。我們必須很小心地揀選和教育他們。然後是一場很長的討論,內容是關於在保衛者年幼的時侯,應當給予他們的教育。
 
=== 第三卷 ===
苏格拉底和随同阿黛依曼特、格劳孔总结了他们讨论的教育,苏格拉底将教育方式分成两类。第一种方式,他们建议用这四种美德教育护卫者:智慧、勇气、正义和节制。第二种方式,他们建议体育教育,经过身体上的训练,他们不需要经常在意医疗,身体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免于疾病和虚弱。苏格拉底主张男女应受到同样的教育,妻儿共享,禁止拥有私人财产。
蘇格拉底等人繼續討論年幼保衛者的教育。在近本卷的收尾,當討論結束後,蘇格拉底說,城邦的統治者要從保衛者中按照嚴謹的程序挑選出來,目的是找出其中的最優秀者。現在城邦有三個階級——統治者、衛士和平民。為了確保每一個階級不會插手別的階級的事情,從而破壞城邦的和諧,蘇格拉底認為有必要使人們相信一個高尚的謊言(稱為金屬的神話),即這三個階級的身份是由神預定的。此外,蘇格拉底認為為了防範統治者和衛士利用他們的優勢對其他市民不利,他們不能擁有財產和要像軍營的士兵般共同生活。
 
=== 第四卷 ===
蘇格拉底和他的同伴們繼續他們關於守護者的討論,並討論討論了正義的本質,並認為正義總比不正義好。他還討論了“高貴的謊言”的概念,這是國家統治者為了維持社會秩序而應該告訴公民的謊言。蘇格拉底認為理想的社會應該由同時擁有知識和美德的哲學家國王來統治。
阿狄曼圖反對說:「你讓這些人痛苦,城邦事實上屬於他們,他們卻並不能得到甚麼好處。(419a)」蘇格拉底回答道:「我們創立城邦的目的,並非在求每一階級的過分幸福,而是全體的最大幸福。我們認為在這樣的城邦中最有可能找到正義。(420b)… 統治者、衛士和所有其他人,都應該受到迫使、誘導,以最好的方式從事自己的工作。在這情形下,全城便能建立良好的管治,而不同的階級,也都能夠獲得他們分內的幸福。(421c)」
 
在討論一些其他事情後,蘇格拉底終於說,理想的城邦已經正確地建立了。由於它是完美的,所以它擁有四大德性,即「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427e)」他發現智慧是在統治者之中、勇氣是在衛士之中,節制是在各階級的和諧之中,即大家都同意應當讓有智慧的人統治。最後,蘇格拉底認為正義是:「兒童、婦女、自由人、奴隸、匠人、統治者、人民都各盡本分,互不干涉。(433d)」
 
蘇格拉底接著在完美的的靈魂中尋找這四個德性。他認為靈魂分為三個部份——理性、情緒和慾望,與城邦中的統治者、衛士和平民三個階級相對應。智慧和勇氣分別可在理性和情緒兩部份中發現,節制是指情緒和慾望都是在理性統治之下。最後,正義使靈魂的三個部份都各司其職,互不干涉。
 
=== 第五卷 ===
蘇格拉底和他的同伴們更詳細地討論了正義的本質和理想社會的結構。他們探索勞動分工的理念,並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專注於他們最適合的領域。
討論的題目轉到保衛者中的婦女和兒童的問題上。蘇格拉底解釋,沒有任何理由支持婦女不能受到與男性相同的對待,只是她們會被安排做較輕省的工作。換言之,婦女也可以是衛士,甚至是統治者,並與男性接受相同的教育。由於保衛者必須一同生活,家庭制度在保衛者中將被廢除。生育應當由城邦管制,所有嬰兒將一同在育嬰院養育,他們不應知道自己的真實父母是誰。當成長後,他們稱呼彼此為兄弟姊妹,而稱呼所有男性長輩為爸爸,女性長輩為媽媽。
 
葛勞康提醒蘇格拉底,他並未說明他的見解如何能夠實現於世上。蘇格拉底回答道:「我們探討正義的本質和完全正義的人,為的是可以找到一個模範。我們可以把自己與這個模範對照,來衡量幸福和不幸福,我們藉此可以知道自己的結局:最像他們的便會得到最像他們的結果。我們這樣做並不是要顯示這些人是可以實際存在的。(472c)」他進一步指出,由於很多城邦的統治太差勁,不能使它們像理想城邦的模樣。理想城邦永遠不能實現於世上,「除非哲學家成了城邦的國王,或是世界上的國王和統治者都具成為真正的哲學家。(473d)」哲學家是誰?正如很多人能夠看見很多美麗的東西而不能看見美麗本身,他們了解很多正義的事物但是不能明白正義本身。他們只有信念(belief),介乎無知和知識(knowledge)之間,可以被稱為愛信念的人。相反,哲學家是愛知識的人,只有他們能夠明白日常事物背後的真實本質,所以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擁有知識的人。
 
=== 第六卷 ===
蘇格拉底和他的同伴們繼續討論理想社會,蘇格拉底開始描述理想的統治者。他認為理想的統治者必須是英明、勇敢和無私的,他必須始終以國家的最大利益為重。
蘇格拉底說明為什麼哲學家最有資格成為城邦的統治者。根本的原因是他擁有理型(Forms)的知識,也知道正義和至善(goodness)的真義,能促進城邦內所有人民的和諧。哲學家也符合良好統治者的其他要求,包括智慧、誠實、情操高尚和節制,以及不吝嗇、小氣或懦弱。簡言之,哲學家擁有智慧、勇氣、節制和正義四大德性。然而,在當今的城邦,沒有人敬重知識,人們尊敬和讚揚政客,是因為他們懂得奉承人民和滿足他們的慾望。在這樣的城邦,我們不能期望哲學家能有所作為。
 
蘇格拉底認為一個好的統治者應當接受智慧的教育,確使他們能追求最高的知識——不是理型的知識,而是至善本身。除非一個人知道什麼是至善,他不會明白為什麼比如正義和美麗是好的品質。蘇格拉底說,他不能夠描述什麼是至善,但是卻能用比喻(稱為太陽的比喻)指出它的重要性:「當眼睛朝著太陽照射下的物體,它們就看得清楚,視覺也就存在於眼睛裡面。... 靈魂便像眼睛,當靈魂聚焦在真理與本質所燭照的事物上時,便能明白、了解,充滿智慧的光輝。(508d-e)」正如眼睛並沒有直接看到太陽,靈魂也不能直接感知至善的存在。蘇格拉底進一步解釋:「太陽不僅促成一切可見事物的可見性,而且成就它們的存在、成長和滋養。… 同樣地, 至善不僅促成一切事物成為知識的對象,也成就它們的存在與本質。雖然至善並非事物的本質,但層次和力量卻在本質之上。(509b)」蘇格拉底之後描述另一個比喻(稱為分線的比喻)。
 
=== 第七卷 ===
蘇格拉底提出了太陽的寓言和線條的寓言來說明他的觀點,即真正的知識存在於思想領域,而不是物理世界。
蘇格拉底描述一個較複雜的比喻(稱為地穴的比喻)。有囚徒住在地底的洞穴裡,有一條長通道通往外面的光。這些人自幼就住在這裡。他們的雙腿和脖子裡都用鐵鍊鎖著,只能看到前面的牆壁。他們後面上方的遠處,燒著一堆火,在火與囚徒之間,有一條高起的路, 沿著路有一堵矮牆,就像玩傀儡戲的人所用的屏幕,牆頭之上則用作顯示他們的傀儡。那些囚犯能看見前面牆壁上面那些傀儡的影子,由於洞穴有回音,他們也能聽到牆壁傳來的聲音。無疑地,他們相信影子就是事實的真相。現在假設有一個囚犯們得以獲釋,並且被迫轉過頭去,朝光亮處看,他就會感到劇烈的痛苦,耀目的光也使他看不見先前他只見其影子的東西。如果有人對他說,他從前所見的都是幻象,他會十分迷惑,並相信他從前所見的東西比現在看見的更為真實。現在假設他不情願地被帶到上面陽光下的世界, 他將會更痛苦,並被強烈的陽光照得什麼都看不到。當他逐漸習慣觀看四周的景物後,他最終會明白,形成四季,掌管可見世界裡的萬物,以及在某種方式,促成他跟他的同伴以前看到的東西的,都是太陽。他會憐憫地穴裡的其他人。再設想一下,這個人忽然回到地穴裡,他的眼睛仍未適應黑暗,看不清楚影子,其他囚徒將說他的經歷摧毀了他。
 
地穴代表信念的領域,而陽光世界則代表知識的領域。太陽顯然代表至善的理形。從信念領域的最下層逐步上升到知識領域的最上層,每一步都是痛苦的。蘇格拉底說:「在知識的領域裡, 最後看到的是至善,而且只有經過辛勞困苦才能看到。而看到它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推論,它是一切美麗、正義事物的起因,在可見的世界它產生光和它的來源,而且在知性世界裡它是理性與真理的本源。(517c)」對於一直活在信念領域的人來說,看見至善的理形的人只是一個愚笨的人而已。蘇格拉底繼續說:「那麼,我們這些創國之士的任務,就是要強迫最優秀的人,學習我們業已說明為最重要的知識——至善,並且他們一定要努力向上。不過,當他們升得夠高,看得夠多的時候,我們絕不許他們… 留在上界裡,拒絕再下來,跟洞穴裡的囚徒在一起,參與他們的勞動和榮譽。(519c-d)」在本卷的其餘部份,蘇格拉底闡述將來的衛士應該進一步接受什麼教育,目的是「把他們從黑暗帶到光明來。(521c)」
 
=== 第八卷 ===
蘇格拉底和他的同伴們更詳細地討論了正義的本質,探討了正義是靈魂不同部分之間的和諧這一觀點。
蘇格拉底回到第四卷討論的主題——正義,他討論四種不正義的政制和相對應的不正義的人,按不正義的遞增次序排列,它們是榮譽政制(timocracy)、寡頭政制(oligarchy)、民主政制(democracy)和個人獨裁政制(tyranny)。當統治階層內部出現爭端,任何政制都會敗壞。我們以完全正義的菁英政制(aristocracy)為起點,它是由哲學家兼國王統治的。蘇格拉底說:「縱然你們的統治者擁有智慧,但是在運用理性和感知的時候,有時都會難免出錯,計算出不正確的生育日子,於是他們便會在不當生育的時候生兒育女。… 鐵族乃摻銀族,銅族乃混金族,引致差異、不平等和不和諧,這是敵對與戰爭之源。… 不和既生,兩派各趨其趨:鐵族和銅族致力使政制推向獲得金錢、土地、房屋與金銀;金族和銀族的本性不差,靈魂高尚,所以傾向德行及原有政制。兩派相爭,結果達成折衷方案,將私有土地和房屋分配各人。… 不肯使哲學家當權,理由是他們已不再是單純、嚴謹的哲學家,而是由許多原素混雜而成;反去採用具有激烈情感而性格單純,天性適於戰爭多於和平的人治國。(546a-548a)」結果是榮譽政制的產生,它是由擁有私有財產的軍人統治的,軍功和榮譽被視為最高的德性。
 
一段時間後,榮譽政制崇尚的榮譽逐漸被積聚財富取代。當他們制定法律,規定財富達不到某標準的人不能參與統治的時候,寡頭政制便產生了。在寡頭政制,城邦由富有的人統治,富人和窮人經常互相攻擊。
 
後來,貧富懸殊越來越大,最後是佔城邦大多數的窮人發動叛變。蘇格拉底說:「當窮人獲勝,殺掉或放逐富人後,民主政制就出現了。他們把平等的權利給予其餘的人,他們以抽籤來決定大部份官員的任命。(557a)」在民主政制,自由是最高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有自由做他喜歡的事情。簡言之,民主政制近乎無政府狀態。
 
在民主政制的城邦中,有一些人逐漸致富,後來統治者奪取他們的財富,自己保留最大份額後,把其餘分給人民。結果導致富人和窮人的內戰,民眾尋求統治者的領導,這領袖殺掉或放逐富人後,很快便成為非常有權力的人。逐漸地,他變成一個獨裁者。在個人獨裁政制中,整個城邦都成為了獨裁者的奴隸。為了保有權力,獨裁者命令他的侍衛把城中最優秀的人除掉。因此,個人獨裁政制是最不正義的政制。
 
=== 第九卷 ===
蘇格拉底和他的同伴們討論了快樂和痛苦的本質,以及它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蘇格拉底正式回應第一、二卷中關於不正義的人的生活遠較正義的人快樂的論點。第一,個人獨裁政制的特質也同時是獨裁者的特質,獨裁者的靈魂的所有部份都成為它最壞部份(即情慾)的奴隸,個人獨裁政制是最不自由和不快樂的政制,因此獨裁者也是最不自由和不快樂的人,因為政制和個人是相對應的。第二,世上有三種快樂: 智慧、榮譽和慾望。愛智慧的人是最有資格判斷哪種快樂是最好的,他對這三種快樂都有體驗,但仍認為智慧的快樂是最好的。第三,智慧的快樂以較真實的理形為對象,而慾望的快樂則涉及較不真實的感知,所以前者的快樂較後者真實。
 
=== 第十卷 ===
蘇格拉底總結了他對理想狀態的討論,並認為實現理想狀態的最佳方式是通過哲學教育。他認為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理解正義的本質和理想狀態,只有通過這樣的教育才能達到理想狀態。
本卷可以視為附錄,它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的內容是蘇格拉底對藝術(詩歌、戲劇、繪畫和雕刻)的攻擊,第二部份是關於靈魂不滅學說和人死後將面對的賞罰。
 
==涉及主题==
第200行 ⟶ 第182行:
民主政体的第二种来源是在寡头政体当中,穷人与富人的矛盾逐渐加剧,从而发生了穷人对富人的战争。而在寡头政体当中,富人的力量有限,因此原有的穷人杀戮、放逐部分富人,成立更加平等的民主政体。
 
在民主政体当中,最大的特点便是人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除了言论自由、行动自由,民主政体中地社会文化十分多元化,治理也偏向于宽松化。然而,民主政体中对人人平等的极端追求,导致法律不严,罪犯与公民混杂在一起。民主政体不做细节上的苛求,对不同的人与事物给予一的平等,对个人来说,只要一个人表示拥护群众,社会就让他从政、给予荣耀。
 
民主政体的弊端来自于它对自由的过度追求,平等的观念导致下级对官长的不服从。无政府的统治同样渗透于微观层面,导致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自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自由、年轻人对长者的自由、奴隶的自由、男女之间的自由以及牲畜对人的自由。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样的自由是缺乏秩序的表现以及社会混乱的根源,因此远不如前几个政体形式。同时,苏格拉底将民主政体中的人分为三类,过于自由放任、成为支配者的被称为带刺的“雄蜂”,而最富有的人则是被雄蜂掠取的对象,普通的人民则没什么财产、不参加政务。
第214行 ⟶ 第196行:
除此之外,苏格拉底还专门叙述了僭主的个人特征,认为僭主的灵魂里有一个最强大的僭主,他不仅掠夺自己的人民、出卖自己的祖国,还用专横压制他人。而如何让僭主政体发生转变呢?这就需要有一个拥有判断是非能力的人,看清僭主的真面目,向世人揭示他。
===欲望与快乐===
在总结了城邦的政体形式之后,苏格拉底先是反驳了僭主能够获得快乐的说法,因为在苏格拉底看来,僭主统治的城邦被奴役,而僭主本身也被自己的欲望奴役,因此这样的城邦无法按照他的意愿行事,充满恐惧、哀叹、痛苦,不可自由地行动到城邦外。因此真实的僭主也是一个真实的奴隶,他妒忌、无信仰、不正义、无友谊,是一个十分可悲的人物。原來如此
 
接着,他将人的欲望与快乐分为三种,分别对应三种政体形式。这三种欲望首先是学习与认知,也就是哲学的部分,其次是爱胜利、爱荣誉,最后是贪欲、物欲。当这些人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也就变得快乐,灵魂由谁进行统治,他的生活就是快乐的生活。这也回答了开头提出的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更加快乐的问题。
第220行 ⟶ 第202行:
但苏格拉底也指出,很多时候痛苦的人将消除痛苦看作快乐,快乐的人将平息快乐当作痛苦,这些仅为表面的幻象。对真理和实在没有经验的人,对于很多事物都有不正确的意见,而从底层移向中间层的人,由于缺少经验,满足于不真实的本质,因此永远在底层与中间徘徊。
 
== 中文译本 ==
 
=== 校勘本 ===
* S. R. Slings編,''Platonis Respublica'',[[Oxford Classical Texts]],牛津大學出版社2003年
 
=== 中譯本 ===
《理想国》一书的中译本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有:
*《理想国》,顾寿观翻译,吴天岳校注,[[岳麓书社]];古希腊文直译。
第226行 ⟶ 第213行:
*《柏拉图对话集》,王太庆,商务印书馆;主要译自古希腊文。
*《理想国》,王扬,[[华夏出版社]];主要译自古希腊文。
*《理想國篇-譯注與詮釋》,徐學庸譯注,[[台灣商務印書館]]; 主要译自古希腊文<ref>{{cite web| url=http://www.cptw.com.tw/bookdetail.aspx?bokno=14680000| title=書籍介紹-《理想國篇》譯注與詮釋| publisher=台灣商務印書館| date=再版2011-10-26| author=柏拉圖著,徐學庸譯注|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10200956/http://www.cptw.com.tw/bookdetail.aspx?bokno=14680000| archivedate=2015年6月10日| df=}}</ref>。
*《理想國》,侯健譯,臺灣,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高友工序,[聯經經典]書系
 
== 註釋参考文献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div>
 
== 参考文献 ==
* Annas,J. (1981). An Introduction to Plato's Republic.
* Cross,R.C.and A.D.Woozley. (1964). Plato's Republic: A Philosophic Commentary.
* Ferrari,G.R.F. (2007).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lato's Republic.
* Murphy,N.R. (1951). The Interpretation of Plato's Republic.
* Nettleship,R.L.(1901). Lectures on the Republic of Plato. 2nd ed.
* Pappas,N. (1995). 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 to Plato and the Republic.
* Purshouse, Luke. (2006). Plato's Republic: A Reader's Guide.
* Reeve,C.D.C. (1988). Philosopher-Kings: The Argument of Plato's Republic.
* Rosen,S. (2005). Plato's Republic: A Study.
* White,N.P. (1979). A Companion to Plato's Republic.
* [https://www.cliffsnotes.com/literature/r/republic/book-summary/ CliffsNotes: Plato's Republic]
 
== 另见 ==
* [[柏拉图#.E8.91.97.E4.BD.9C 2|柏拉图]]
 
{{wikisourcelang|en|The Republic}}
* [[烏托邦]]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柏拉圖對話錄]]
[[Category:倫理學書籍]]
[[Category:政治哲學文獻書籍]]
[[Category:古希臘政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