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ewbot留言 | 贡献
Bot request: CBDB批量加入{{Authority control}} (https://pagepile.toolforge.org/api.php?id=55935&action=get_data&doit&format=text) - log
 
(未显示8个用户的3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CJK-New-Char|21489}}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 = 汉军公 鄭克塽
|身份 = [[延平王]]{{to}}漢軍公
|延平王代數 =5 3
|前任 = [[鄭克𡒉]]([[监国]])
|繼任 = 无
|圖片名稱 = 鄭克塽畫像.jpg
第11行:
|號 = 晦堂
|別名 = 朱克塽、鄭秦
|尊號 = 秦舍、新藩、台湾王、东海王、招讨大将军
|最高職務 =
|職官 =
|勛官 =
|將軍號 =招讨大将军
|封爵 =
|封號 =
|在位年代 = 1681年3月20日-1683年10月38(({{age in years and days|1681|3|20|1683|10|38|age=no}}))
|年號 = [[永曆]](沿用[[永历帝|南明昭宗]]年號)
|封爵 = [[延平王]]{{to}}漢軍公
|主君 = [[郑经]](1670年-1681年)<br>[[郑克𡒉]](1681年)<br>[[康熙帝|清圣祖]](1683年-1707年)
|時代 = 明末清初
|國家 = [[明鄭]](1670年-1683年)<br>[[清朝]](1683年-1707年)
|籍貫 =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镇 (南安市)|石井]](今[[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 (南安市)|石井镇]]
|族裔 = [[汉族]][[闽南民系]]
|氏族 = [[鄭成功家族]]
|出生年 = [[明郑]][[永曆]]二十四年六月廿八<br/>1670年8月13日
|出生地點 = [[明鄭]][[承天府 (臺灣)|承天府]][[安平鎮 (明鄭)|安平镇]](今[[台灣]][[臺南市]][[中西區 (台灣)|中西區]])
|立世子 =
|逝世年 = [[清朝|大清]][[康熙]]四十六年八月廿七<br/>{{death date and age|1707|9|22|1670|8|13}}
|逝世地點 = [[大清]][[顺天府]](今[[北京市]])
|旗籍 = [[汉军八旗|漢軍]][[正黄旗|正黃旗]]
|廟號=
|諡號=
|陵墓=
|父親 =[[延平王| 潮文王]][[鄭經]]
|嫡母 = 文妃[[唐王妃 (東寧)|延平王妃唐氏]]
|母親 = [[黃和娘]]
|元配 = 王妃冯氏
|繼室 = 史氏、苏氏
|側室 = 翟氏、朱氏
|元配之父 = [[冯锡范]]
|兄弟 = [[監國]][[世子]][[鄭克𡒉]]、恭謹侯[[鄭克壆]]、[[鄭克均]]、[[鄭克拔]]、[[鄭克商]]、[[鄭克圻]]、[[鄭克塙]]
|姊妹、[[黃肇隆]]妻、[[黃肇燦]]妻、[[陳逢泰]]妻、[[甘純仁]]妻、[[趙繼麟]]妻、鄭氏
|庶兄弟 =
第56行:
|注釋=
}}
'''鄭克塽'''({{lang-nan-tw|Tīnn Khik-sóng}};{{bd|1670年|8月13日|1707年|9月22日<ref>見《鄭氏族譜》。</ref>|catIdx=Zheng鄭}}),因其祖父被赐姓朱,又名'''朱克塽'''<ref>《清史紀事本末/卷九》:“二十二年,秋七月,降將施琅入臺灣,明嗣延平王朱克塽降,明朔亡。”</ref>,[[幼名]]'''秦''',人稱「'''秦[[舍人|舍]]'''」,字'''實弘''',號'''晦堂''',[[鄭經]]次子,[[鄭成功]]之孫,為[[明鄭王朝|明郑政权]]末代君主。
 
1681年,[[馮錫範]]殺[[鄭克𡒉|鄭克{{僻字|𡒉|上「臧」下「土」}}]],擁立郑克塽繼位为[[延平王]]。即位后追谥父祖为「[[潮王]]」。1683年(明郑[[永曆]]三十七年),舉國率众降[[清朝|清]],降清後受封「'''漢軍公'''」。
 
在史料中,鄭克塽尚有許多稱呼。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新藩'''」({{lang-en|Sinpouan}};{{lang-nan-tw|Sin-phoan}})與「'''臺灣王'''」({{lang|en|King of Tywan}})稱呼鄭克塽。<ref name="鄭英通商">{{cite web |url= |title=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 |accessdate= |last= |first= |author=賴永祥 |coauthors= |date=1965年 |work= |publisher=《臺灣文獻》 }}</ref>而日本史書《長崎夜話草》則稱之為「'''[[東海]]王'''」<ref>《[[臺灣鄭氏紀事]]》</ref>。
第65行:
=== 政變奪權 ===
{{main|東寧之變}}
鄭克塽是[[鄭經]]的次子。1670年8月13日([[永历]]二十四年六月廿八),於[[東寧 (台灣古名)|東寧]][[承天府 (台灣)|承天府]]出生,其母為鄭經的側室夫人[[黃和娘]]。[[鄭克𡒉|鄭克{{僻字|𡒉|上「臧」下「土」}}]]為其同父異母的長兄。
 
鄭經西征[[清朝]]時,冊立长子鄭克𡒉為[[世子]],授予[[監國]]職務、掌理國政<ref>《臺灣通史》,卷02,建國紀:「初,經西渡,委政永華,以元子克𡒉為監國。」</ref>;並將[[陳永華 (明朝將領)|陳永華]]之女[[陳妃 (台灣)|陳氏]]許配給郑克𡒉,而[[馮錫範]]之女[[馮王妃 (台灣)|馮氏]]則許配給次子郑克塽。
 
1680年,鄭經無功而返,陳永華遭馮錫範設計而卸下軍權,不久逝世。1681年3月17日([[永历]]三十五年正月二十廿),鄭經逝世於[[承天府 (臺灣)|承天府]]行臺。身為外戚又兼任侍衛鎮的馮錫範遂聯合[[鄭哲順]]、[[劉國軒]]等宗室和將領,于19日(正月三十)向王太妃[[董友]]進「克𡒉非鄭氏骨肉,而是李氏之子」等讒言,共同策劃、發動[[東寧之變]],杀死鄭克𡒉<ref>《臺灣外紀》,卷25:「克𡒉李氏之子,血抱撫養,人所周知;獨藩主為嬖者瞞抹。」</ref><ref>《臺灣通史》,卷02,建國紀:「經薨,年三十有九。諸弟揚言曰:『克𡒉非吾骨肉,一旦得志,吾屬無遺類矣』。入告董夫人,即收監國印。國軒不能爭。克𡒉既幽別室,諸弟夜命烏鬼殺之。妻陳氏殉。」</ref>。二月初一(1681年3月20日),根据董太妃的命令,郑克塽继承'''延平'''之<ref>{{Cite book | author = 黄鸿寿 | title = 清史纪事本末/卷九 | date = 1915年 | url =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6%B8%85%E5%8F%B2%E7%B4%80%E4%BA%8B%E6%9C%AC%E6%9C%AB/%E5%8D%B7%E4%B9%9D | quote = 二十二年,秋七月,降将施琅入台湾,明嗣延平王朱克塽降,明朔亡。 | access-date = 2024-02-26 | archive-date = 2024-02-26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6094012/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6%B8%85%E5%8F%B2%E7%B4%80%E4%BA%8B%E6%9C%AC%E6%9C%AB/%E5%8D%B7%E4%B9%9D | dead-url = no }}</ref>
 
鄭克塽繼位後,先是晉宗室政變功臣的爵位分別賜予封叔父[[公爵鄭聰|郑聪]]为辅政公,中提督武平伯[[劉國軒|刘国轩]]为武平侯,侍卫[[馮錫範|冯锡范]]等爵位;为忠诚伯。隨後又追父[[鄭成功夫婦,以及]]为“潮武王”,鄭經夫婦为“潮文王”,嫡母[[諡號唐王妃 (台灣)|唐氏]]为“文妃”<ref>《海紀輯要》,卷03:「世子克塽以其叔鄭聰為輔政公。……然聰庸懦,事少決斷;惟馮錫範是聽。晉中提督武平伯劉國軒武平侯、侍衛馮錫範忠誠伯。」</ref><ref>《海紀輯要》,卷03:「上招討大將軍延平王晉潮王國姓成功謚號,曰潮武王。……初,永曆封賜姓為延平王,尋晉潮王;賜姓謙讓不敢當,終身僅稱大將軍。至是,世孫乃拜表請謚為武王,具啟告廟……上世藩謚號,曰文王;妃唐氏,曰文妃。」</ref>。同年六月,董太妃去世,谥“潮武王妃”
 
=== ===
[[明郑]][[永]]三十七年、[[清朝|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鄭雙方爆發[[澎湖海戰]],清[[水師提督]][[施琅]],大敗明鄭[[劉國軒]]及[[董騰]]等人,取得[[澎湖群島|澎湖安撫司]];劉國軒隨後逃回[[東寧 (臺灣古名)|東寧]]<ref>《閩海紀要》,卷之下:「六月,水師提督施琅率兵攻澎湖,明中提督劉國軒敗,退還東寧。」</ref>。
 
戰敗後,東寧朝廷開始商討接下去的對策,主要分為「再戰派」與「主和派」。再戰派以[[中書舍人]][[鄭得瀟]]、建威鎮[[黃良驥]]、水師鎮[[蕭武]]、中提督中鎮[[洪拱柱]]等人為中心,向鄭克塽以及[[馮錫範]]力主征伐[[呂宋]],以永保東寧王國的國祚存续明郑政权
 
然而,原本聽從再戰論的馮錫範,卻又改而聽信[[劉國軒]]的主和論,最終選擇投降滿清,而年幼無權的克塽亦從之。七月初五,馮錫範命[[鄭德瀟]]寫降表。七月十五,馮錫範將鄭克塽送交施琅。八月十三(1683年10月3日),施琅進入台灣受降。八月十八(1683年10月8日),郑克塽率文武官员集体剃发,正式降清<ref>《臺灣外紀》,卷29。</ref>。
 
隨後鄭克塽全家被送往[[北京|京師]],隸屬[[漢軍正黃旗]],受封為「漢軍公」<ref>《清史稿》本傳作「漢軍公」,諸臣封爵世表作「海澄公」,前者為是。海澄公封給了[[黃梧]],[[世襲罔替]]直到清朝滅亡。</ref>。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以鄭克塽需要照顧從福建前來族人在北京的生活,先後賜給鄭家兩位[[佐領]]之職,由鄭克塽的三弟[[鄭克壆]]擔任初代佐領;之後克塽之子鄭安康、鄭安福、七弟鄭克塙與其子安德也都擔任過佐領。<ref name="shiliao">{{cite book |title=鄭氏史料三編 |date=1995 |publisher=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isbn=9570057769 |accessdate=2020-01-14}}</ref>1699年,鄭克塽與鄭克壆奉命將鄭成功、鄭經骸骨送回[[福建]][[泉州]][[晉江]]安葬。
第131行:
|align="center" colspan="3"|'''鄭克塽'''
{{s-before|[[鄭經]]}}
{{s-title|[[南明]][[延平王]]|1681年3月20日-1683年10月38日}}
{{s-none|降清,爵位废除}}
|-
{{s-before|[[鄭克𡒉]]}}
{{s-title|[[台湾统治者]]|1681年3月20日-1683年10月38日}}
{{s-after|周昌(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
{{end box}}
{{Authority control}}
{{東寧王朝}}
{{台灣歷代實質統治者}}
第147行 ⟶ 第148行:
[[Category:正黃旗漢軍人]]
[[Category:金庸筆下真实人物|鹿]]
 
[[Category:鹿鼎記角色]]
[[Category:鄭姓|Ke克塽]]
[[Category:靠政變上台的領導人]]
[[Category:清朝公爵]]
[[Category:鹿鼎記角色台南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