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拜谈 23条立法 评论料香港必伤 中美关系亦难以稳定下来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时,就中国侵扰人权状况时提出香港最新通过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但习近平只是「阐述」了中方在涉港和人权等问题的立场。评论员刘锐绍认为,双方在香港问题上虽似是各自表述,事实是中方应会在盘算后决定新例的执行力度,以便把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无论如何,「香港都会(受)伤」。
发表时间:
中美两国昨(2日)晚公布,两国领导人自去年11月「习拜会」后首次通电话,美国白宫在电谈后的新闻稿并无提及双方有就香港议题交流,但中国官方新华社的报道则在中后部有一段说:「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在涉港丶人权丶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而美资的美联社亦引述不具名的美国高级官员报道,拜登提出中国的人权问题,当中包括香港限制自由的新《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和对待少数族裔的问题。
从表面看,中美双方就香港新的《国安条例》各自表达了关注和立场,未有承诺,但熟悉中国事务的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向本台指出,各自表述是一个层次,但两国领导人此时通电话,一定是已到了各自部署后的一个关键点,须由最高领导人确认之前后级官员所订立场,以便知道底线所在,而在香港问题上,则是《国安条例》的执行问题。
他预计,美国应会表达新例的执行不可影响美国利益,包括美国企业在港利益和营商环境;而中方现阶段一定不会在立场上有所让步,因为中方相信,美国会继续借题发挥来遏制中国,但之后便会计算,如何执行才能在中美关系的新平衡点上把自身利益最大化。结果如何,仍须看港府的执行力度和美国被「搞」(在这里有针对丶小动作之意)的程度。
刘锐绍补充,但无论双方如何谈,香港会因 23条立法成为「磨心」,而以两条国安法的立法过程和执法看来,只予人对内打击之感,不单未能做到安内攘外原则,更是把中国政治弊病全数显现。
王剑:中美已进入结构性对抗关系 难好
刘锐绍和另一名出身记者的时事评论员王剑对「习拜谈」的成因有不同分析,但都认为,中美关系不会因此稳定下来。
王剑在他的网上节目中指出,中美关系会较前稳定得多,但亦好不起来,因为两国已进入「结构性对抗」状态,双方都会对对方有所防备,而这种防备本身会产生新的对抗,当对抗达到新的高点时,两国最高领导人又会面谈或举行电话会议,缓解紧张关系;如此循环往复,实难把关系搞好。
他又分析,今次拜登要求与习通话,是拜登当前重大战略选择,就是要缓和中美关系,因为在美国大选临近之际,乌克兰战争丶中东以巴局势紧张,以及南海冲突加剧的风险增加之际,当然不愿中美关系的风险上升,再加上赖清德在中国加强对台湾展演武力的情况下快将上任总统,美方亦要化解风险,至少不能升级。
习近平方面,王剑认为,中国对内是要重振经济,对外是不要搞垮中美关系,使自己的政治压力得以纾缓,自然亦愿与拜登对话。他待别指出,新华社引述拜登重申承诺时,首先便是「美方不寻求进行“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说白了,就是不搞垮中共,可见中国的重点和奇葩之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