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观点与评论

今日观点

美俄中会重启核试验吗

美俄中三个主要核大国近年来都在对其核测试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扩建,重启核试验的可能性真实存在,其后果将影响深远。 阅读更多

  • 观点

    美国已不是世界老大

    在冷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像一个世界领袖,更像是一个派系的头目。真正的领导者应该知道何时为他人腾出空间。

  • 观点

    大熊猫能“拯救”中美关系吗

    今年年底,两只大熊猫将来到美国,随之而来的远不止观察它们带来的纯粹欢乐。它们将继续作为中美之间的外交官,推动理解与合作。

  • 为什么说新冠病毒可能是从武汉病毒所泄漏的

    从科学论文到来自政府内部的泄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引发新冠大流行最可能的原因是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病毒泄漏。本文阐述了五大原因。

  • 专栏作者

    当女性不结婚、不生孩子、不要性行为……

    越来越多女性认为异性婚姻是一种过时的制度,它纵容男性,把女性变成无偿劳动的仆人。性别分歧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越来越不浪漫的世界。

  • 观点

    大国冲突幽灵再现,美军尚未做好准备

    我们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危险的全球环境,重振美国的军事实力事不宜迟。我们应重新获得威慑对手的能力,通过做好准备来避免战争。

  • 专栏作者

    我们还有办法抵抗民粹主义浪潮吗

    世界各地的政治气候对民粹主义者有利,民粹主义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全球运动。要对抗这股浪潮,必须脚踏实地、自下而上地重建社会信任。

  • 观点

    对华绿色产业贸易战,美国满盘皆输?

    中国在绿色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令人瞩目。美国发动了清洁技术贸易战,但这些政策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表演,既不保证会奏效,也存在风险。

  • 观点

    关税不是美国最好的武器

    虽然拜登政府征收关税有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原因,但美国新的保护主义立场将提高价格,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并危及经济增长。

  • 观点

    不仅普京需要中国,俄罗斯也同样需要中国

    俄罗斯已发生深刻变化。自苏联解体以来,该国从未与欧洲如此疏远;纵观其历史,它也从未像今天这样与中国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 专栏作者

    做好准备,第二次“中国冲击”来了

    拜登宣布的新关税不仅是一种象征性姿态,更是在表明美国不会接受来自中国的激增进口,拒绝中国把自己政策失败的结果推给其他国家。

  • 观点

    美国封禁TikTok是中共宣传的胜利

    如果美国封禁TikTok,它维护开放互联网的道德权威将大打折扣。禁令将使美国的价值观被玷污,而外国专制者将取得宣传上的胜利。

  • 美国患上了“中国焦虑症”

    几乎任何与“中国”有关的事物都会在美国政治体系中引发恐惧反应,导致政府奉行基于镇压和排斥的政策,与我们反对的专制制度如出一辙。

  • 观点

    中国经济走入死胡同对全世界都是坏事

    中国的出口浪潮将继续,与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也将加剧。中国民众将对经济前景越来越不满,中共将施加更多压制作为回应。

  • 时报专栏

    从中国到世界,在痛苦与绝望中追寻希望

    中国陷入困境,美国动荡分裂,全世界似乎都处在绝望中。但40年的报道生涯告诉我,人类被赋予了力量与希望,我们能渡过现在的难关。

  • 观点

    这不是我记忆中那个中国

    中国经济腾飞带来的骄傲和胜利者情绪已经被后新冠时代的萎靡不振所取代。“心累了”的人们对政府失去信心和信任,对经济前景感到不安。

  • 观点

    亚洲正在上演的一场危险游戏

    华盛顿近年来加强了在亚洲的多边安全合作,但新的联盟结构本身并不能成为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长期保障——甚至可能增加陷入冲突的风险。

  • 观点

    习近平会成为解决气候变化的救世主吗

    习近平的赌注是中国能够主导全球向绿色能源的转型,他的一党制国家将以自由市场无法或不愿的方式发挥推动作用。他是正确的吗?

  • 特朗普与梅拉尼娅婚姻的不解之谜

    特朗普封口费案开审让他和梅拉尼娅的婚姻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之一。在咆哮、谎言和猜测之下,人们从来看不到这对夫妇真实的相处和感情。

  • 面对中国罕见的核谈判邀请,美国该怎么做

    中国罕见地提出开展核外交,公开邀请美国和其他核大国进行谈判。如果拜登政府对军备控制是认真的,现在是时候与北京达成新的协议了。

点击下载iOS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ndroid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