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战争 几乎亡国灭种的大血战

本文内容已被 [ 二野 ] 在 2012-04-15 06:03:1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巴拉圭战争 几乎亡国灭种的大血战

对于19世纪60年代的战争,对于熟悉军事史的朋友来说,大概就只有美国为维护统一的的南北战争以及随后的德国、意大利国家统一战争,然而就在同时,拉丁美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却很少被人提起——它就是从1864年~1870年由巴拉圭考迪罗(考迪罗,原文是Caudillo,系首领或领袖之意。原指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作战的普拉塔地区的首领,后引申泛指拉丁美洲军事独裁者,即以暴力攫取政权并用暴力维持其统治的独裁军人;有时亦指掌握军事力量的独裁政客和向追随者宣扬个人崇拜观念的政党领袖,考迪罗主义几乎在独立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对社会发展危害极深)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以一个内陆小国巴拉圭,倾国倾力独力对抗南美最强的两个国家巴西、阿根廷以及乌拉圭3国同盟的战争,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巴拉圭不单止割地赔款还差点亡国灭种。这一场迄今为止整个美洲最大的战争,就损失人口占当时人口比例而言这一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中最惨烈的战争。

提起南美洲,很多朋友第一个会想起的就是足球,的确,南美洲各国基本上都是足球强国(相比于中国);第二个可能就是热情奔放的拉丁美女了;但第三,第四是什么呢?有人说是阿马逊森林,也有人说是哥伦比亚的毒品,也有人说是智利丰富的资源,也有人说是贫富悬殊,社会分化,也有人说是令人侧目的超高犯罪率和社会腐败程度(与南美洲各国相比起来,突然发现咱们中国的犯罪率和社会腐败程度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其实,是我们对这个大洲了解得实在是太少了。假如各位有幸能进入高中(在广州,考高中比考大学还难),接触到高中所谓的“历史课本”,就会发现有关南美洲的内容,除了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一笔带过、南美各国的独立之外,基本上南美洲就在我们所谓的“世界历史观”中消失了。

巴拉圭战争是很值得慢慢去研究一番的。
就如阿根廷和英国的马岛战争是现代化高科技局部战争的开端一样,巴拉圭战争同样也是近代战争与现代战争的分水岭。这场战争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大量普及使用了步枪、机关枪、高爆炸药、大炮等现代武器,电报、侦察用的热气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后来在一战中使用的武器和装备,已经在这场战争中亮相了。许多后来一战、二战的作战形式也开始有雏型,一排排步兵站成一排排放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散兵线,战壕、散兵坑等野战工事也开始在战争中出现。一切都证明了,就战争形式而言在巴拉圭发生的一切与几年前美国的南北战争有天渊之别。

巴拉圭概况

巴拉圭,从地理位置上讲,作为内陆国与玻利维亚一样可谓是南美大陆最封闭的小国,这个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浪潮中从西班牙殖民地省份直接转变过来的国家,相对来说巴拉圭的独立并没有经历太多的腥风血雨。

巴拉圭全名为巴拉圭共和国,1811年脱离西班牙独立。巴拉圭一词在印第安语系古瓜拉尼语意为“有一条大河的地方”。位于南美洲中部安低斯山脉、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三者之间,气候湿热。为内陆国家。面积4 0 6 7 5 2 平方千米。2000年时人口510万。居民90%是印欧混血种人称为瓜拉尼梅斯提索人(Mestizo)人,其余为德裔、意大利裔白种人。居民多信天主教。瓜拉尼语为民族语言,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巴拉圭河从北向南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河东为山地、沼泽和波状平原,集中了全国人口的9 0 % 。河西为拉普拉塔平原北部的大查科( 草原) ,多小山丘。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年平均降水量西部在1 0 0 0 毫米以下,东部在1 0 0 0 毫米以上。巴国资源并不丰富但森林面积很大约占全国面积3 1 % ,并盛产贵重硬木和其它优质木材。全部土地中天然牧场占4 0 % 。水力蕴藏量约2 1 0 万千瓦。 巴拉圭经济主要依靠农、牧、林业。为联合国公布的第二批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4 9 % 。农牧业占国民收入的2 3 % 左右,林业占3 %。

在西班牙王国将近300年的殖民统治中,巴拉圭只是以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内陆省,而且归属治所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拉普拉塔总督区的管理之下。因为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人口稀少,资源匮乏,巴拉圭一直都不是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这种不引人注意的特性,即使在巴拉圭独立之后,直到今天也依然顽固地保持。但相对其他省,巴拉圭省的瓜拉尼印第安人,恐怕是最少能感受到西班牙人的统治和征敛压力的。所以直到现在巴拉圭是南美各国中印第安人比例占最高的国家。

从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建立美洲秩序的过程中看,在美洲,除了印加帝国、阿兹特克人这些建立了高度文明的部落之外,其余的印第安部落中,全民尚武且能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的民族,多半也是服从权威、恪守纪律的民族。作为南美大陆上最剽悍善战的瓜拉尼人,却能在将近500年的文明历史中,顺从于每一个漫长而又野蛮的统治者,这似乎能证明这一点。

也许是这个国家太小,没有充裕的土地和庄园,去构建类似其他拉丁美洲国家那样的庄园主政治结构。也许又是瓜拉尼文化中权威主义的根深蒂固,使得这个国家只存在政治思想上的反对派,而缺乏以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反对派。但这还是不能说明问题,巴拉圭的第一个移民首领伊拉拉,一个没有瓜拉尼文化影响的外来者,就可以保持20年的统治地位,西班牙任命的历任省长都形同虚设。

19世纪初,当整个拉丁美洲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巴拉圭并没有和邻近地区那样,到处酝酿着这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独立运动,二是继续恪守本分地过着自己的原有的生活。1810年5月亚松森的上司布宜诺斯艾利斯宣布独立,接管原西班牙拉普塔拉塔总督的权力,并要求总督区内各省加入独立后的阿根廷共和国,但属于拉普塔拉塔总督区的巴拉圭省长贝拉斯科拒绝了要求。为了迫使巴拉圭接受这一要求,布宜诺斯艾利斯派遣贝尔格诺将军(英阿马岛战争被击沉的阿根廷的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就是纪念此公)率军进入巴拉圭,1811年1月,迎接阿根廷著名将军贝尔格拉诺率领的拉普拉塔联合省革命军的不是鲜花,而是被仍然效忠于西班牙政府的巴拉圭民兵利用巴国内复杂的地形击败。1811年5月14日,迫于形势,巴拉圭人发达起义驱逐省长贝拉斯科,组织了“洪他”( junta委员会)。6月,巴拉圭省议会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成立独立的巴拉圭共和国。1813年10月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814年,巴拉圭首任独裁者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Carlos Antonio López)要求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承认巴拉圭为独立国家,放弃巴拉圭加入阿根廷的要求,但却一直遭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拒绝,巴阿关系因此长期紧张。

战争爆发的原因

战争爆发前的巴拉圭其实在当时南美各国中算是比较强大的。1862年,老独裁者老考迪罗老洛佩斯逝世了,其长子弗朗西斯柯??洛佩斯(Fancisco Solano López)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权杖,继任巴拉圭总统。在他父亲老洛佩斯的近50年的苦心经营下,曾经贫瘠的巴拉圭迅速崛起,他鼓励对外贸易,大量引进外资;请来英国和奥地利的工程师帮助修建了铁路、船厂、钢铁厂;招聘欧洲和美国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开办工厂和学校;架设了电报、出版了报纸;1850年国家大剧院也落成了,一个欧洲化的巴拉圭以强国的面目出现在拉美。到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接班时,巴拉圭已经成为惟一没有外债的拉丁美洲国家,当时巴拉圭的国民生产总值据巴西圣保罗大学彼得罗教授估算,约为当时的160万美元,仅次于人口和国土面积都大它十倍的巴西的210万美元。在继任总统前,小洛佩斯已经担任了巴拉圭军队的总司令和国防部长,他从欧洲采购了包括机枪、大炮在内的大量新式武器,使得巴拉圭军队成为拉美最现代化的部队。而反观当时的巴西和阿根廷,一个因为奴隶制的废存而整个国家显得动荡不安,上层权力掌握葡萄牙裔手中,虽然已经独立,但基本国策和葡萄牙殖民政策差别不大,国家缺乏凝聚力,各州与中央政府经常发生冲突。阿根廷独立后也是陷于长期的政治动荡中。除了复杂的地形外,国力的差别也是为什么巴拉圭以一国之力对抗南美两大强国5年之久的原因。

巴拉圭战争的起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巴拉圭与阿根廷、巴西在领土问题和拉普塔水系通航问题上长期存在争执。1814年,巴拉圭独裁者卡洛斯.安东尼奥. 洛佩斯要求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承认巴拉圭为独立国家,放弃巴拉圭加入阿根廷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巴拉圭方面的反制措施就是与由阿根廷国内分离主义分子控制的科连特斯省订立了条约,阿根廷以加紧对拉普塔河的封锁作为回应。两国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由于巴拉圭是内陆国家,其对外贸易通过巴拉圭河经巴拉那河再经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出海,强大起来的巴拉圭妄图扩大版图获取出海口。1845年12月4日,洛佩斯在巴西的支持下对阿根廷宣战,第一次巴拉圭战争爆发。巴军沿拉普塔河而下,妄图和吞并科连特斯省。但遭到阿根廷军队和当地人的联手阻击,被迫退回国境,随后与1846年6月接受美国调停。巴拉圭与巴西也同样存在领土争议,并由来已久。巴西为了通航到马托格罗索州(位于当时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三国边境,从巴西经济腹地巴西沿海到马托格罗索省需要穿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阿马孙河流域以及数座高山十分不方便,最佳的办法是从巴西南部的格兰德河南下到巴拉圭的耶格雷斯,在沿巴拉圭河北上),要求能获得在拉普塔河支流巴拉圭河自由航行的权利,遭到巴拉圭的强烈反对。巴西对巴拉圭北部地区有领土要求,多次提出两国的边界应以阿帕河为界,巴拉圭表示拒绝。1856年4月,两国签订条约,规定在6年内讨论巴拉圭河、巴拉那河自由航行问题并裁决两国边界。但在此期间,两国不断发生边境冲突。巴拉圭的独裁家族洛佩斯家族一再扩充军队,巴西也在布兰科河北面的马托格罗索州加强防卫。双方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其次,英国企图将其经济势力渗透到拉丁美洲,在挑起这场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美国的南北战争,英国失去了重要的18世纪中期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于是它力求通过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和经济扩张,来填补英国的损失。从1857年起,英国根据同阿根廷联邦政府和巴西帝国达成的协议,开始在两国建设联系最重要农业区和港口的铁路。与此同时,英国希望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能完全实行通航自由化,(两河均属于拉普塔河流域,主要流经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国),并希望同阿根廷内地各省和巴拉圭进行自由免税贸易。对此,富有独立性和自我封闭性传统的巴拉圭坚决反对,可是由于巴拉圭河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经过巴拉圭可以通向巴西南部沿海的富庶地区,所以英国无论如何也要粉碎巴拉圭的反抗。另外,英国希望通过在战争中资助巴西和阿根廷,“摧毁这两个国家独立的幼苗,从而逐渐把它们置于大英帝国的控制之下,以取得英国在南美洲有一个稳固的立足之地。”在战争爆发前,英国竭力燃气战火。阿根廷政治评论家咔咔说道:“这场战争由巴西和阿根廷提供军队,英国提供黄金和枪炮。”

第三,巴拉圭战争的直接起因,是各国对乌拉圭政局变化的不同态度。1863年,乌拉圭红党(Colorado Party)领袖贝南西奥.弗洛雷斯在巴西和阿根廷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妄图推翻本国白党(Blancos Party)总统贝尔纳多佩罗。由于阿根廷和巴西都承认了弗洛雷斯,佩罗总统于1864年8月请求巴拉圭刚上台不久的弗朗西斯科.萨拉诺.洛佩斯予以支持,以应付巴西的入侵威胁。洛佩斯为了建立自己个人的威信,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佩罗的建议。接着巴拉圭向巴西发出了最后通牒,警告巴西不要侵犯乌拉圭的主权,从而危及拉普拉塔河流域诸国的安全。因为乌拉圭独立前曾经是葡属巴西的一部分,对此,巴西置之不理,并于1864年10月派出战舰和军队进入乌拉圭,以支持乌拉圭红党的政变。1864年11月12日,巴拉圭正式向巴西宣战。与此同时,巴西扶持的乌拉圭红党推翻佩罗政权,然后请乌拉圭新政府参加了巴西的反对乌拉圭的战争。此时两国在边境上还算太平,战争主要发生在乌拉圭,为了让部队更快的到达乌拉圭,洛佩斯请求阿根廷总统巴托洛梅.米特雷允许他的部队穿过阿根廷的科连特斯省(乌拉圭和巴拉圭之间隔着阿根廷的科连特斯省)。米特雷拒绝了巴拉圭的请求,并进行了动员,阻止巴拉圭军队强行穿越。双方军队在边境地区发生多次冲突,随即洛佩斯向阿根廷宣战。1865年5月,在英国驻阿根廷大使爱德华??桑顿的策划下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结成同盟,并签订秘密条约,其中规定对巴拉圭的占领划分,北部归巴西,东部和西部归阿根廷。当时,英法两国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全力支持3国同盟,并动员起世界舆论反对弗朗西斯科.萨拉诺.洛佩斯这个“暴君”与“野蛮人”。

战争正式爆发

洛佩斯原来打算捞点小便宜,顺便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占领整个乌拉圭,获得一个出海口,但想不到居然引来一场大战。到了这个时候只能硬着头皮顶上了。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战争爆发时巴拉圭总人口只有52万,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只有8000人,连上预备役军队约2万,而三国同盟方面,巴西总人口约1100万,常备军约15万;阿根廷总人口约225万,军队约10万;乌拉圭总人口约10万,军队约4000人。巴拉圭方面的战略打算是速战速决,在三国未彻底动员起来之前,击溃他们的主力。

1864年12月,洛佩斯希望趁乌拉圭内战拖住了巴西的主力之际,自己像拿破仑那样越过阿尔卑斯山远征欧洲那样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经过对军队的充分动员候,巴军人数升至5万。洛佩斯首先向北进击,派两支军队对巴西防守薄弱的马托格罗索(matogrosso)州,这个州的面积比英、法、德三国的面积还要大,但是人口只有9万,防御虚弱。巴西军队未作抵抗便仓皇撤退。洛佩斯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巴拉圭的指挥官维森特.巴里奥斯上校缴获了32门火炮和大批军备物资。此后,巴拉圭军队继续开进阿布尔开克和科仑巴,也未遇到较大的抵抗。由于地势险要,巴西援军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得光复这一地区。

但是,渐渐地乌拉圭内战的格局变得不妙了,巴西人支持的弗洛雷斯新政府开始占上风。为解乌拉圭之危,洛佩斯决定向巴西和阿根廷的腹地进攻。他设计了两条战线,一条是沿着巴拉那(Parana)河进入阿根廷有争议的地区科连特斯(corientes),吸引部署在那里的阿根廷军队主力;另一条是沿着巴拉圭河杀入沿岸巴西人的居住区,扰乱巴西人的阵脚。洛佩斯原来估计这两路进攻的都是两个国家有争议的领土,巴拉圭军队可以利用当地人的分裂主义情绪,对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

只是,这两个计划只有一个得了手。1865年1月,洛佩斯亲自率部进攻阿根廷科连特斯省,英勇善战的瓜拉尼人付出重大代价后,击退了阿根廷军的主力。于4月13日经过苦战最终占领该省。

1865年5月1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形成3国同盟后,由阿根廷总统巴托洛梅.米特雷任联军陆军司令,巴西的海军上将塔曼达雷任海军司令。米特雷提出了以下的口号:“1天之内打到敌人兵营,2月内拿下科连特斯,3个月拿下亚松森!”但实际上,盟军必须上溯巴拉圭河攻打设防坚固的阵地,或者在两河汇流处和思卡纳西翁之间强渡巴拉那河。人员、必需品和粮食必须经过远距离运输等等。

另一方面巴拉圭利用自己顺河而下的优势,继续进攻。根据洛佩斯制订的作战计划,另一路文塞斯芬.罗夫莱斯将军带领的2.5万人向巴拉那河下游进军,安东尼奥.德拉.克洛斯.埃斯蒂加里维亚上校带领1.25万人沿乌拉圭河南下,这两支部队预定在乌拉圭边境上会师。巴拉圭的舰队与罗夫莱斯并行,试图肃清河上的敌人。

1865年6月11日,与罗夫莱斯并行的巴拉圭舰队在里亚丘埃洛河主动袭击了巴西舰队,双方展开激战,巴西舰队在陆上炮台的支援下,成功击退巴拉圭舰队。这次战役后,巴拉圭方面失去了对拉普拉塔河的绝对控制权。8月初,埃斯莱加里维亚侵入巴西,并从伊塔鲁阿进至乌拉圭河,占领了左岸的南里约格郎德的基博尔雅和乌拉圭啊纳,8月17日,巴西军队开始局部动员并反攻。埃斯莱加里维亚因寡不敌众于9月18日率部投降,余部撤出巴西。至此,巴拉圭军队在战争初期的占有相对的优势。但随着埃斯莱加里维亚上校惨败之后,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洛佩斯不得不将战争由进攻转为防御。

战争第二阶段

1865年10月,苦于巴拉圭军队陷入科连特斯泥潭,洛佩斯开始部署撤出科连特斯,以及在本土准备防御战。1866年4月16日,盟军发起全面反攻,在收复阿根廷的科连特斯省后,进入巴拉圭。在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合处的一片湖泊里三国同盟以巴西舰队为主力,动用了16艘当时最先进的钢铁炮舰,加上70多艘木质战舰对付巴拉圭的木质军舰,这场美洲最大的海军会战以巴拉圭方面几乎全军覆没告结束。4月17日,洛佩斯派出了一支3000人的队伍突袭了奥索里奥和弗洛雷斯率领的由1.5万人组成的阿根廷军队,尽管瓜尼拉人勇猛而又顽强,给予阿根廷人沉重的打击,但由后备兵组成的巴军在经验和训练方面都不是经过残酷血战的阿根廷老兵的对手,加上人数上的不占优势,仍遭到惨败。5月2日,洛佩斯又组织6000人对前进到帕特里亚小道的盟军发动攻击。两战,巴拉圭方面损失了2500~3000人。5月20日,3国同盟军沿帕特里亚小道向巴拉圭腹地进攻,洛佩斯率部退到河畔的虎美塔(humaita)要塞,凭借地势抵抗联军的进攻。1866年5月24日洛佩斯在图尤蒂(tuyuti)发起了一连串的反击,巴拉圭方面在搜刮国内可以作战的兵源候,几乎倾全国之兵发动反攻,以2万人的巴拉圭部队,攻击3.2万人的联军,妄图将三国同盟军赶出巴拉圭。在巴拉那河畔,双方的阵亡至少都达到了18000人以上。成为南美及美洲大陆上最惨烈的战斗。历史学家称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用尽最大的想像力,使战争的惨烈程度达到极限。

根据洛佩斯的命令,巴里奥斯将军率7000步兵和1000骑兵对左线的巴西军,何塞.迪亚斯上校率领的4000步兵居中,雷斯金将军带兵8000对付右翼的阿根廷军,11时30分,巴拉圭军开始进攻。右翼雷金斯部的进攻由于出其不意而大获成功。但由于缺乏后援,战局发生逆转,阿根廷军在顶住巴拉圭军初期的猛攻后,在后方源源不断的支援下,开始扭转局面。巴里奥斯对巴西军的进攻十分勇猛,但一时却难以分胜负,但也因缺乏后援而最后失败。下午2时,战斗基本结束。巴拉圭方面此役阵亡5000人,350人被俘,8000人受伤,也就是说,参加战斗的不到2万人中,伤亡总数达1.335万人。同盟军方面伤亡3913人。图尤蒂战役可以说是整个巴拉圭战争的转折点,因为他使洛佩斯丧失了挽救巴拉圭败局的机会,巴拉圭军队主力尽失,再也无力组织有力的抵抗。马斯特曼写到:“图尤蒂战役可以说是灭绝了巴拉圭的西班牙种族后裔,在队伍前列的士兵是这个国家所有上等家族的男子,它们几乎全部阵亡;许多家族,特别在首都,没有留下一个丈夫、父亲、儿子或者兄弟。被留在亚松森的所有男子,包括老人、印第安人、奴隶、和少年现在全部被编入国家军队稀疏的行列中。”

但是,直到现在,巴拉圭还流传着不少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证明着瓜拉尼人的英勇不屈:一个个小分队坚持到最后一个人,在被敌人俘虏之前,受伤的伤员连皮带肉撕下自己的绷带,宁死也不愿意被俘。

1866年9月1日至3日,盟军攻打并占领了位于巴拉那----巴拉圭河汇流处与马迈塔之间河流中的库鲁帕提(curupaity)炮台,洛佩斯要求和盟军进行停战谈判。谈判于9月12日进行,但因盟军方面坚持让洛佩斯离开巴拉圭流亡国外而失败。战争只能继续了,库鲁帕提炮台让阿根廷军队损失了1/3,用了10个月的工夫也没有打下来。冲锋的士兵一排排地倒在要塞前面,令亲自担任阿根廷军队总司令的米雷特总统颜面扫地。就在这时,天花开始肆虐,接着霍乱也开始流行,光是这两种疾病就造成了两方不少的死亡,也大大地打击了两方士兵的士气。有资料说,这些天花是洛佩斯故意利用天花病人用过的物品留在阵地上,然后再撤退,当阿根廷军队清理战利品的时候,就中招了。

阿根廷、巴拉圭联军陷入苦战的时候,巴西人也不好过。巴西刚开始介入乌拉圭内战的时候,只动用了1.6万人,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随着巴西军队的失利,当时的欧洲观察员对联军动作的缓慢非常不满。这些欧洲人不了解拉美地形的特殊性——由于所有物资都要从几百英里以外沿着巴拉那河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德维地亚运到战场,后勤补给非常困难——他们却只管指责指挥官是懦夫,同时,在巴西的工商界也出现了换帅的呼声。还有一些人认为巴西军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雇用了一大批素质低下的、没有土地的黑奴,他们强烈呼吁巴西政府招募志愿兵。很快,巴西政府便动员了一支14万人的军队,同时巴西政府也用还以自由身作为奖赏,激励黑人奴隶作战。在英国的黄金支持下,巴西的工商业则加班加点,生产大批的武器和军火。

在联军苦撑的时候,巴拉圭方面撑不住了。因为,不论是食品还是武器,运输线都被联军封锁,而自身国内的生产却十分不够,甚至出现了部分二线部队使用长矛作战的情况,国内大部分地方开始实行配给制。

1867年,巴西和阿根廷继续补充兵力,兵力达4.8万人,并且拥有了一致骑兵部队,备有充足的武器和军需品,还完全控制了巴拉那河的河面,从而保住了一条主要的供给线。而巴拉圭军队减少到了1.5万人,而且半数是少年和老人,另外一半也是缺乏足够训练的新兵。

1866年巴西换掉了陆军元帅米特尔,由加西亚接任。在他接任时,巴西军队在8个月内仅仅前进了15英里。加西亚没有急于进攻,而是用了8个月做攻击的准备,同时也让海军方面下决心把最昂贵的舰艇调来专对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个计划,通过向东大迂回绕过了巴拉圭人的防御工事。1868年5月,他终于完成了对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围。洛佩斯不得已率领大部队突破重围,仅留下很少但却是最英勇的战士守城。靠着每天不停地炮击,联军终于在3个月后攻陷了这个要塞。7月,盟军占领了重要的马迈塔防御基地,损失惨重的洛佩斯退缩到亚松森以南的比列塔,以组织保卫首都的最后一条防线。但是加西亚巧妙地通过巴拉圭河上的一处无人区,将部队带到巴拉圭人的后方,在巴拉圭河西岸的查科登陆,修筑了一条包围比列塔阵地两翼的道路,然后进行了围攻。

1868年10月1日,4艘巴西铁甲舰突破还掌握在巴拉圭军手中的安戈斯图拉炮台。1个月后,和其他几艘炮舰顺利在比列塔外的会师。12月5日,它们占领了通向巴拉圭防线的一条小河上的一座桥梁。经过几次决定性的战斗后,巴拉圭军队人数从8000降到3000。盟军对洛佩斯的司令部发起了最后的攻击,经过7天的战斗,巴拉圭军队被重创,巴拉圭首都亚松森陷落,加西亚急忙建立一个傀儡政府,接着宣布战争终于结束,他随即告老还乡。

但是洛佩斯仍然率领着他的1.3万人继续打游击,他仍然斗志旺盛,他的游击战经常在亚松森城外把巴西军队的阵地搅得一塌糊涂。不过他的兵力越来越成问题,连8岁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须跟成年人一起作战。

巴西人开始了14个月的清剿,洛佩斯被迫撤退到巴拉圭东北部山区。在这里他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他怀疑很多人在出卖他,开始处决他最亲密的追随者。1870年在2月底在亚松森北面200余公里的阿基达班河岸他被包围了,但他拒绝投降,还下令将他的母亲和姐妹也处决掉。两天以后的3月1日他被巴西军队俘获随即被巴西军用大刀将他砍死,乱葬在丛林中。
结果

巴拉圭战争是南美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次战争。巴拉圭不但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差点亡国灭种。正如我上面比较地图时候说的那样,巴西和阿根廷通过这次战争瓜分了巴拉圭约14万平方公里国土,而巴拉圭不仅失去了大片国土,其人口也从战前的52万多减少到不足21万,其中成年男子不到2.8万,同时巴拉圭还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额赔款约680万美元,相当于战前巴拉圭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战后的巴拉圭,满目疮痍,土地荒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种生产活动均由妇女承担,社会经济长期无法恢复。还使得巴拉圭70%的国土包括最富庶的地区被三国联盟军队长期军事管制。1876年,阿根廷和乌拉圭联手排挤巴西,巴西的军事力量才撤出乌拉圭,而阿根廷直到1890年才最后完成撤出巴拉圭占领区的军事行动。当然,三国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战争中死伤士兵19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战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